该协会对全球61家公司195套装置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润滑脂产量超过23亿磅(合104.3万吨),已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比2009年增加13%
工业化是好事,发展石化工业也是好事,但如果在项目布局上超过了环境容量,好事就要打折扣。当然,最严重的还是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
2011年至今,渤海已发生溢油事件14起,8起为燃料油溢油,3起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3起为不明来源原油溢油事故。有关海洋专家甚至明确表示,应考虑战略性地陆续关闭渤海的油田,以免渤海变成死海。由此折算,前者的污染强度为每平方公里0.41吨,后者的污染强度达每平方公里0.84吨。已经四个月了,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至今未见分晓。石化工业大发展在带来产业链扩充、GDP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导致海洋溢油事故的风险不断攀升。
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溢油事故已造成累计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其中劣四类水质海面超过870平方公里,部分渤海周边岸线受到溢油事故影响单56-斜观1井是中石化重大先导项目单56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实验中的一口观察井,该井位于注汽井和中心生产井之间,完钻井深1180米。双方还可能签署修改旅游合作协议纪要,增补人身医疗保险内容。
俄方认为,中国在高铁、造船、发电设备、清洁能源方面领先俄方,俄罗斯则在核能、宇宙航天技术、航空制造方面领先于中方。迄今俄只宣布同欧盟合作共建现代化伙伴关系,因此,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将印证俄罗斯针对国际力量转移的现实更为重视亚太外交,尤其是发展对华关系的长期趋势。但如何拓宽双边贸易和投资渠道,如何改善不对称的经济结构,高新科技合作如何开展,是否借助大项目来推动经贸发展等等,都需要双方开出能管长远的解决方子。对此,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表示,普京访华并非特殊时间点,他在参选信号释放后访华,是时间上的巧合。
然而,中方在近五年中已建起126家科技园,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建设却仍停留在纸面上。国际局势议题较丰富普京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还可能就国际局势进行探讨。
此外,俄罗斯近期在远东地区开展军演、同朝鲜领导人会晤等活跃表现,以及普京发出建立欧亚联盟的倡议,也为两国探讨在中亚、东亚地区如何深化合作、协调利益提供了更多议题。中方早就提出过合作意向,去年9月梅德韦杰夫访问中国时双方达成一致。此次老相识聚首,将为中俄关系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推力?访华并非特殊时间点在梅普表明竞选态度后,统俄党称将在11月正式推举普京参加大选。总而言之,相信普京此访将在今年的中俄关系大事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俄罗斯总理普京开始为期两日的访华,并参加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对此,姜毅表示,这一表态可以看成是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一种施压,因为一方面俄罗斯在观念上比较推崇民主和价值观的维护,认为政府没有尽到保护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实际利益考虑(俄在该地区设有军港等)而采取了较为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包括9月中旬上议院代表团访叙接触叙政府与反对派,以及近期反对派访俄。就拿中东热点问题来说,前不久,中俄联手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旅游合作协议的增补,则是为明后两年中俄旅游年做好充足准备。
举例来说,中俄元首确定了至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至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然而,这一背景的意义在于,由于两国对未来政坛形势均有较为明确的判断,因此普京同我国领导人更容易就长远发展规划进行探讨,从而使概要性、方向性的内容变得更为具体实在。
由于梅普前不久刚就明年普京参加大选释放出明确信号,因此普京此访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明年再度上位前的预热之旅他认为,现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加剧,加之,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将于11月举行。
当然,中俄之间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都需要进行磋商和探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1996年成立。然而,由于双方在天然气价格等方面存在分歧,这让外界担忧两国能源外交已上升至政治摩擦。况且,他率领的160人代表团,其中包括重要的商界代表。在双方的能源领域,天然气合作是重头戏。这一声明总结了条约签署1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和经验,也确定了下一个10年中俄关系发展方向。
因此,有媒体称,普京与温家宝总理的会晤,将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领导人的聚首。这一机制已成为协调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其次,他此次访华的任务更有针对性。鉴于此,中俄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需要在会前协调立场,以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困局。
然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王俪久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普京参加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是早已确定的时间,来华时机未有敏感性。来华前夕,统俄党刚刚明确,将在11月正式推举普京为候选人参加明年的总统选举。
对此,王俪久表示,虽出现了一些分歧,但仅限于技术性谈判,未上升到政治化程度。侧重务实合作外交议题非主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持相似立场。在天然气谈判过程中,双方企业和政府难以达成共识很正常,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他的双重身份,更会引起外界关注。
当前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是中俄两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王俪久表示。今年6月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首脑发表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
姜毅表示,除了能源议题外,完善双边经济合作结构,扩大相互投资,加强双边经济技术合作,拓展经济渠道等经济话题,也会是两位总理重点关注的话题。而此次普京与温家宝总理的会晤,会就未来十年规划进行具体的对接和探讨。
两国近日在安理会联手否决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便佐证了双方良好的互信关系。况且,他与温家宝的会晤,主要任务是具体落实6月中俄元首达成的共识,也不具备特殊的政治信号。
当前的叙利亚问题、利比亚战事及朝核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都是双方领导人关注的领域。况且,根据俄罗斯相关法律规定,外交事务更多属于总统负责领域,而不是总理。而能源外交依然是双方的会谈重心。而姜毅认为,像叙利亚之类的外交议题,不一定要通过总理访问这种高层机制。
王俪久表示,首先,普京一方面是现任总理,另一方面是下届总统候选人,而且从目前俄罗斯政治生态看,他当选的可能性较大。按照两国合作机制的内容,总理会晤更侧重于务实合作。
有舆论认为,这是普京宣布重返克里姆林宫计划后首次对外国进行的访问,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可以借机观察他今后几年的对外政策重点。2012年和2013年,中俄将互办旅游年,普京将借机与中方就人文话题进行沟通。
常规会晤有亮点着眼未来十年此次普京(上图,新华社发)访华是例行访问,主要目的是参加第十六次中俄总理会晤,但较之于以往仍有两方面亮点。目前,仍然以企业谈判为主,两国政府只是起协调作用。